很荣幸能作为优秀教育信息员代表上台交流。调入继续教育中心以来,我除了从事教师培训、《武义师训》编辑等工作,负责单位信息宣传工作已六年了。与培训等工作一样,信息宣传工作赋予我新的平台,给予我新的挑战。我们单位处于县教育局和各校的衔接部,各类活动较多。按规模分类,大型的有教育局举办的活动,如,省“百人千场”名师送教活动(县领导有时也会莅临指导),全县优秀班集体建设推进会,教育系统各类表彰大会、各类年度工作会议等;中型的有:各类全县性的教师培训等;相对小型的活动有:单位事务(检查、考核、评估各基层学校)、名师工作室活动、工会活动等。相关的大部分新闻的特点是牵涉面广,影响面大,对报道的首要要求是,描述准确、无误,不容差池。感觉压力挺大的。所以,自负责该项工作以来,总是小心谨慎,尽量考虑周全,以严谨治学的态度来对待这项工作。六年来,所幸没出过什么差错,也有幸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肯定,内心稍感宽慰。
梳理这六年来的信息宣传工作,谈不上什么经验,只能算有一些想法而已,与大家作一交流,以期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海涵、指正!
一 、扬长补短,快速适应。
新闻写作风格方面宜扬长补短,彰显自己特色,以达到快速适应。写作风格发生大的变化难度很大,而扬长补短不失为一种务实的做法。以前我在武义一中从事物理教学近二十年,学科教学特点要求语言严谨、简洁,当然也要求生动,因为对于高中物理,学生普遍感到很难学,需要教师生动形象、切中要害、深入浅出地讲解,这是自己语言方面的长处。但距离语言的文学性方面还是比较远的,而且已基本形成了语言定势。怎么办?我采取了以下做法,即:努力要求自己的宣传文体语言向更严谨、更精炼的文风发展,同时,适当学习并运用一些文学修辞手法,力求文风在成熟稳重之中透着一丝亮丽。这种“亮丽”是一种意境,是催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召唤。于是,经过努力,我较快地适应了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在座的有不少是刚担任该项工作1—2年的教师,同样面临需要较快适应的问题,希望我的做法能对你们有所启示。
二 、熟悉技巧,摸清门道。
从事新闻写作,需要熟悉一些常用新闻写作技巧,使自己能独立面对并完成该项工作。
( 一 )会议类新闻先概括要点,后适度挖掘内涵、背景。
会议类新闻写作是我们信息员工作的一部分,与其怕写,不如好好面对。会议类新闻可以先概括要点,确定重点,后适度挖掘内涵、背景。有时,可能有几位领导发过言,内容也可能有交集,写报道时不要变成记流水账。应先深刻领会会议的精神实质,方能动笔。传话易,传神难,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反复揣摩、细细品味会议的精神实质。
( 二 )活动类新闻,抓住现场,要有气氛,用笔可以适当生动活泼。
植树节就要到了,你打算怎么写报道的呢?可以从某几个学生或教师的对话或动作特写入手,把读者直接带入现场。
思考:前几天刚好是“学雷锋”纪念日,你是怎样写相关活动报道的呢?
( 三 )同类型新闻,寻找新的亮点,争取有新意。
如:每年都有“六一”节,怎样写出新意?如,六一节看望儿童一事,若第一次着重从教师的角度写关心儿童,第二次可以着重从学生表演节目的角度来写,第三次怎么写呢?可以从师生同乐的角度来写。这个例子主要是关于怎样变换角度获取新意,其实,还可以找出新的做法,新的意义,标题出新等。
思考:第四次怎么写?
以下以“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专题培训报道”为例子对以上观点做一些诠释。
1.标题的“演变”: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山区留守儿童——关爱山区留守的太阳——托起山区留守的太阳——用“心” 托起山区留守的太阳。不断推敲,使标题的品味不断提升。
2.背景的挖掘
《用“心” 托起山区留守的太阳》
时间:2012-05-11 来源: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作者:项志峰
(由于篇幅所限,以下节选了报道中写到的背景部分)
“据武义县教育局最新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小学段和初中段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和一方外出打工的人数分别为1847人和1348人,合计3195人,占全县在校儿童总数的9.85%,并呈上升趋势。他们成为不容忽视的群体,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隔代监护人文盲率较高、监护不力等原因,班主任们普遍感到在工作中存在着与隔代(或寄养)监护人的沟通合作渠道不畅,对留守儿童家庭心灵关爱缺失的弥补及个性培养不够有效,对留守儿童的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成效不明显等诸多困难,培训需求迫切。武义县教育局十分重视和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为有效加强相关学校对他们的教育管理能力,特领导开展本专题培训。武义县继续教育中心在培训前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精心组织。全县三百七十余名班主任报名并参加了培训,参培人数达原定计划招收数的2.5倍。”
以上例子中关于背景的挖掘,使报道增添了分量。本报道的其它部分还涉及其它写作技巧的运用,关于如何写报道的技巧也还有很多,时间所限,不再赘述。
三 、苦心修炼,厚积薄发。
下苦功夫加强语言基础修炼及相关知识学习,厚积薄发。写报道的技巧确实不可忽视,但说一千道一万,写新闻报道,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语言的功底(内功),与此相比,技巧都只是套路。有道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前面讲到,我自己经常要写大型活动、大型会议报道,我常常为一词、一字的修改反复推敲,有时会因此多花上几个小时。当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字或词的时候,高兴劲儿不亚于当年的王安石为《泊船瓜洲》这首诗找到了“绿”这个字(出自“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个“绿”字就是诗眼,它使整首诗一下子活了起来。同理,在写报道中,个别重要字或词的反复斟酌是完全有必要的。同时,我还逼着自己边写报道边努力补修文学素养,进行了大量阅读和摘记。培养语言的功底没有什么捷径,就是靠这样逐渐积累的。刚调入继教中心的第一年,我在较繁琐的培训工作之余,承担了中心举办的各项活动及局里放在中心举办的大多数活动的相关摄影及报道工作,一边摄影,一边还要竖着耳朵聆听讲座或报告,累得够呛,但我觉得这都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种锻炼,都愉快地接受下来。新闻具有时效性,且不同媒体有不同写稿要求,白天上班日常事务多,还要参加现场活动采写素材,只好回家后赶稿。对于类似的事件,我总是努力写出新意。因此,常常要到夜深人静了,才文思泉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收获,第一年里,我在武义教育网写了40多篇报道,20多篇被《今日武义》报采纳,近30篇被金华教育网采纳,还有15篇被省级媒体采纳,采用量比较大,刊登级别方面也有所突破。尽自己的力,较大力度地报道了武义县教育局、继教中心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实现了开门红。这样“苦行僧”一般的日子持续了两年多,语言基础长进较快,经历了从生手到枪法一般的“普通枪手”,再到枪法较准的“快枪手”的转变。当然,付出是巨大的。常常熬夜,晚上12点后睡觉是平常事,周六、周日也经常得不到休息。有几乎无可挽回的代价:至今,晚上都要11:30后才有睡意(因为晚上9:00——11:30,大脑思维习惯性地很活跃)。但我无悔,因为这项工作与培训工作一样富有挑战,因为激扬文字是一种非常快乐的境界,每写完一篇稿子,就感到像赛完一场球赛那样酣畅淋漓。忙,并快乐着——是我这六年来的主旋律。当然,我自己做得还是很不够,需要不断修炼。
四 、不同尝试,别样收获。
尝试多种新闻写作文体,能使自己获得新的锻炼机会,提升综合新闻素养。好比一位教师应该会上不同类型的课(新授课、复习课,拓展课),还要会当班主任一样,因为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师综合素养。经历过较高难度的训练,才能游刃有余。
新闻访谈、深度报道等都可以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我自己曾在《金华日报》发表较长篇幅的新闻访谈《成长路上的抉择》,后被省、市及省外多家媒体转载,产生较大反响。这是一篇散文式专访,具备新闻的专题性、纪实性,有口述,并运用了文学的笔触。文中的四次抉择,伴随着四次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把读者迅速带入情境。这篇访谈所介绍的人生规划、机会抉择方面的宝贵经验,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引发了不少人的思考。由于时间关系,先讲到这里。
感谢领导的支持和信任!感谢对我作过指导的前辈!感谢帮助过我的各位朋友和同事!感谢大家的聆听!欢迎指正!